修心八頌
一、前言
修心 (Blosbyon)一詞,簡單地說,就是「冶煉心志」之意。廣說,則舉凡端正思想、去除私慾、厭離世間、擴大慈悲、強化意志和堅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養、鍛煉和提升都包含在西藏佛教的「藏外文獻」中。「修心」是個專門術語,專指有關冶煉心志這方面的文獻,屬於偏重實踐的「道次第」之類,後文所譯的「修心八頌」即屬這方面的名作。而七世紀末,印度名學者寂天(RShantideva) 那部傳世不朽的《入菩薩行論》(Bodhisattvacaryavatara)可能是此類西藏佛教文學的濫觴。
《修心八頌》是西藏噶當派善知識──朗日塘巴(Glangri thanpa 105? /1123) 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傑僧格(rDorjesengge),是阿底峽的再傳弟子博多哇﹒仁青賽(Potoba Rinchen Gsal 1031 /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重視經論的講習,所以他所傳出的學派一般稱為「教典派」。朗日塘巴繼承師志,
一生講經說法,以「慈氏五論」教育僧眾。《青史》中記載,跟隨在他左右的門徒有兩千多人,可見其影響力之巨。《修心八頌》原文以偈頌體寫成,全文共八頌,每句七個音節。依照傳統的譯規,每句七字的藏文偈體,譯漢文時應成每句五字,然而如此譯出,又覺得有些句子不能達意,故下文中分別列出五字及七字二種譯法,以彌補每句五字表達之不足。
二、譯文
噶當派善知識──朗日塘巴﹒金剛師子造
(註:分列七字譯頌和五字譯頌)
1 我於一切有情眾 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更勝如意寶
願我就彼究竟利 我願成彼利
恆常心懷珍愛情 常懷珍愛情
2 隨處與誰為伴時 隨處伴誰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視己較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深心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 尊他為最上
3 一舉一動觀自心 動靜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與他人時 危害自他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 願疾斥令除
4 稟性邪惡之有情 性惡之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見時如遇寶
願珍惜此難得寶 難得願珍惜
5 他人出於嫉妒心 他人以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非理謗辱我
粗惡之言我取受 惡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 勝利願獻他
6 吾昔曾饒益某人 吾昔益某人
並且深心寄厚望 並曾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彼雖妄加害
願視為勝善知識 視如善知識
7 總之直接與間接 願直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諸母 獻利樂於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 如母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暗中自取受
8 願此一切我所行 願所行不受
不為八法念垢染 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 知法如幻智
無執離縛而解脫 無執而解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