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度母(觀音)之普陀拉淨土

企美諾布 彙整


  度母乃觀音悲淚之化現,故觀音即是度母,度母亦是觀音,無有差別。因此,觀音淨土即度母淨土,這一點在《空行密秘明點續》已說明的很清楚。恰美仁波切所造《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亦提到:普陀淨土楊柳宮,烏金剎土妙拂洲,十億化身清靜剎,願見觀音與度母。又依《悲華經》所記載可知極樂淨土亦是觀音淨土。若依太虛大師的說法:「清淨為心皆補怛(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 由此可見度母法門之殊勝。

《空行密秘明點續》中記載:普陀拉是度母的剎土。度母法門是由世尊傳授予文殊,並曾說:「汝若於此時修持此法,如是觀修,必能成就。」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善財參觀自在菩薩章也記載:海上有山眾寶成,賢聖所居極清淨,泉流縈帶為嚴飾,華林果樹滿其中。最勝勇猛利眾生,觀自在尊於此住,汝應往問佛功德,彼當為汝廣宣說。

毗瑟底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華嚴經》的記載,是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之中,第二十八位大善知識,便是參訪的觀世音菩薩,說在印度的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那裡住的一位菩薩,就是觀自在。此山是在海上,山為眾寶所成,極其清淨,遍山都長滿了花果樹林,泉流及池沼,也均極巧妙之能事。觀音菩薩在那裡,結跏趺坐,無量菩薩恭敬圍繞,聆聽觀音菩薩宣說大慈悲法。從這一記載看來,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就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南印度了。

《悲華經》所說,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他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他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那時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如要講觀音,則必須要論印度的補陀洛迦山不可,因為此山被信是觀世音的原籍本家住處。

  補陀洛迦的梵名是 PotaIoka 或 potala,也有譯成白華、小花樹下光明、海島。補陀洛迦山實是位於印度南海岸的一個海島,四周受海包圍,島上有山有水,山中開放白色小花。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曾遊玩到了此山,見了觀音菩薩,同他請問道理。

  「大唐西域記」卷第十秣羅矩吒國條中說:「秣刺耶山東有布怛洛迦山,山徑危險,巖谷欹傾,山頂有池……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云云。

  R. F. Johnston 氏根據「西域記」,以為在南印度 Comorin 岬附近,秣刺耶山東的一巖谷之島,便是補陀洛迦山;日本高桑駒吉氏主張此島位於從秣刺耶山南的 Papanasam 到 Agasty amalai 地點之間。

  S. Beal 氏以為 Pota 是「船」的意思,la 或 laka 是「保持」的意思,因此,Potalaka––補陀洛迦乃是「港口」的意思。他把這港口看成是錫蘭國 Puttalam 港囗。「華嚴經探玄記」第十九,「慧苑音義」卷下,「陀羅尼集經」第二之夾注等處,都提到補怛洛迦,尤其後者更說補陀洛迦是一海島。據 Talanata 氏的印度佛教史中說,當第七世紀戒日王時,有名叫 Candragor 了者曾登此島,建立了救度佛母祠堂百個,觀音堂百個,後在山中入滅。可見此島面積不小,上面且有寺院香火。

  古代印度人與錫蘭及南海諸國貿易時,常利用印度南部港口及海島,補陀洛迦大概是靠近南印度東海岸的一個海島,航海者與漁民經常利用此島亦未一定,也有人以為航船係由此島為港口而出發。關於海上貿易一事,「觀音經」說:「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人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此處所稱入大海求寶,是指印度人與南海諸國海上貿易而言,飄墮至羅剎國是指印度人相信在錫蘭及南海諸島住有惡鬼羅剎而言。

  又在西藏的佛教徒,相傳他們的民族是由觀音的化現所生,在西藏歷史上的名王及高僧,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現在的達賴喇嘛,仍被信為觀音的權現。他們相信世界如一朵蓮花,西藏的拉薩為蓮華的中心,為觀音的淨土,所以將達賴喇嘛的所居,命名為布達拉宮,布達拉之得名,則同我國普陀山之得名一樣,是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我們知道,西藏的民族,除了佛教之外,便沒有文化;也可進一步說,西藏的人民除了觀世音菩薩之外,佛教的信仰,便不能完成。所以,西藏的人民,雖然不能像喇嘛一樣地接受系統性的佛教教育,他們只要一位觀世音菩薩,就足夠安慰了。我們又知道,佛教有一個六字大明王咒「唵嘛呢叭彌吽」,這在中國內地的盛行,為時並不太古,它是元朝時代隨著蒙古人的崇信喇嘛教,而由西藏傳遍內地的,這就是西藏民間家喻戶曉的觀世音菩薩六字陀羅尼。在西藏民間,認為持誦六字真言的功效,可以大得不可限量,故在每逢節期,大家就持誦不息,平時遇到困難,便持誦真言。

  中國一般人的信念來說,觀世音不在西方淨土,也不在南印度,而是就在我們浙江定海縣的普陀山。南海普陀山之得名,實係受了《華嚴經》所說補怛洛迦的影響而出現。《華嚴經》有晉朝佛馱跋陀羅所譯的六十卷本及唐朝實叉難陀所譯的八十卷本與般若所譯的四十卷本之三種。

  至於浙江定海的普陀山,本名梅岑,古時我國與日本、高麗、新羅等諸國來往,多取此島為轉站,以候風信揚帆。到了五代的後梁貞明二年(西紀九一六),距今一千零五十二年之時,有一位日本僧人,名叫慧鍔,來華求法,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返日本供養,誰知他的坐船經過舟山群島,卻被狂風惡浪阻住了歸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華,船不能前航,被迫將聖像請上了一個小島,築了一所茅蓬來供養。觀世音菩薩與此島有緣,日子久了,朝拜的人日漸多了起來,終於更名為普陀山,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與文殊菩薩的五台山,普賢菩薩的峨嵋山,地藏菩薩的九華山,並美齊名。

  若據《千手陀羅尼經》(簡稱千手經)等記載,觀音菩薩,乃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他老早就是古佛,為度眾生而現菩薩身的。可知,乃至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也是方便的權現,而非他的根本道場,何況其他地方呢?佛陀以全法界── 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為理體,觀音菩薩雖現菩薩身,但在密教的經中,已把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合而為一,認為觀音是彌陀的因相,彌陀是觀音的果德,所以修持彌陀淨土法門的人,念觀音菩薩聖號,與念彌陀聖號的功德,是可以相輔相成的。至於他的道場在何處?實在不必追問,只要你修觀音法門,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就在你的面前,所以太虛大師曾說:「清淨為心皆補怛(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


印度補恆洛迦山

  據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說明觀音菩薩雖久遠劫來己成佛道,復不離寂光,垂形九界,隨類現形,尋聲救苦,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他的道場,現在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據《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第二十七參訪觀自在菩薩章》說:

  鞞瑟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南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瑩映,樹林芬郁,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

  此說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名補怛洛迦,住於南印海上,是一個島嶼。這裡自然環境優美,有各種華果樹林,有柔軟的香草,飛泉與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島。無量菩薩圍繞,觀世音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對其宣說大慈悲法。說明慈悲是觀音法門的根本。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對觀音道場也,作了敘述:

  一時佛在普陀洛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與無央數菩薩,無量大聲聞,無量天龍八部神等,皆來集會。時觀世音菩薩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現。

  總持王菩薩見此,歎未曾有。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

  佛言:今此會中,有菩薩名觀世音,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此說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

《大唐西域記》卷十寫道:

  秣剌耶山東有布怛洛迦山,山徑危險,巖谷奇傾。山頂有池,其水澄淨,流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匝,入南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其間。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涉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天形,或為塗炭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願。

  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夫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於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塗炭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說明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布怛洛迦,梵文Pota1aka,音譯為補怛洛迦、普陀洛迦、布達拉等。意譯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慧苑著《新翻華嚴經音義》卷下「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此山被定為現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東的巴波那桑山,位於提納弗利縣境內,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的地方。

  藏族僧人多羅那他(1575-I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記載:優婆塞寂光、月宮,曾到此山巡禮。我國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均由此得名。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說:佛在室囉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胝那庚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後圍繞。《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捨離,庵摩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時毗捨離國人民遇大惡病。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捨離,皆作金色。毗捨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大悲熏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與眷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後圍繞。以大功德,莊嚴成就,端嚴殊持,無可為喻,光明遍照娑婆世界。上述各經都說明觀世音菩薩,常隨釋迦牟尼佛說法度生。千江有水千江月,觀世音菩薩雖然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侍輔,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一心稱名,他是尋聲救苦,無處不現身的。

我國浙江普陀山

  後梁貞明二年,日僧慧鍔到五台山參拜文殊道場,看見一尊觀世音大士聖像,清淨莊嚴,想請回日本供養,又怕該寺當家不肯,於是就偷偷地將這尊聖像請走了。慧鍔得到這尊聖像之後,立即買舟東渡,準備回國。當這條船駛進浙江定海舟山群島新邏礁的地方,忽然海洋中湧現無數鐵蓮花〈今稱蓮花洋),擋住航道。如此三日三夜,船無法開出,只能繞著普陀山四周打轉轉。慧鍔見此奇異,當即跪在聖像前面求懺侮說:大士,弟子因菩薩聖像莊嚴,我國佛法未遍,聖像少見,所以想請聖像回國供養。如果因我是不與而取的,或我國眾生無緣供養,弟子就在此地建立精舍,供養聖像。慧鍔懺悔完畢,船飛速的駛到潮音洞邊,安然停下。


  慧鍔登山後,在潮音洞附近,找到一家漁民的茅舍,見捨主張翁說明來意。張翁歡喜異常地說:菩薩願意住在這個荒山孤島,說明與我們太有緣了。就請師父和菩薩一併住在這裡。我把房子讓出來築庵供奉菩薩,將全山民眾招集起來參拜菩薩。慧鍔因此也就不回日本,在山築庵安住。民眾稱此庵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遂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從此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便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菩薩了。

我國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藏王松贊干布,想在布達拉(即普陀洛迦)山頂,建一王宮,住在那裡,使四方所有的國王不由自主地傾向自己,八種自在功德能應運而生。於是他親眼看到天空中現起「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放出五色燦爛的彩虹,輝映到山石上,自然現出觀世音菩薩,救度母,馬頭金剛等聖像。又從觀世音菩薩像上放出光明,照射到六字真言上。這些光明往來交織,成為希有奇觀。松贊干布即從尼泊爾請來匠人,依照自然出現佛像的風姿,雕刻出身所依一一佛菩薩像,語所依-一六字真言。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山建造出帝釋王宮般的華麗高貴的宮殿,將妃眷安置到這裡。又將神變大將軍安紮在宮裡,西藏各地部落主,聞知松贊王能遣發神變大軍,都懾於他的雄戚,心悅誠服的表示歸順。這些傳說,表示西藏地區對觀音菩薩的廣泛信仰。

  上述三說,說明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沒有一定,哪裡有虔誠的觀世音菩薩信仰,哪裡就有觀世音菩薩大悲救世的精神,那裡就是普陀洛迦,那裡就有觀世音菩薩。所謂「清淨為心皆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願為解說。令無量眾生得大利益。是觀世音於何國土成等正覺。世界莊嚴光明名號。聲聞菩薩壽命所有。乃至成佛。其事云何。若世尊說是菩薩先所行願。其餘菩薩聞是願已。必當修行而得滿足。佛言。善哉諦聽。當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佛言。善男子。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億劫。當有終極。善男子。當來廣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當般涅槃。般涅槃後。正法住世等佛壽命。在世滅後。所度眾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後。或有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得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佛。復次善男子。彼佛滅後。一切寶物浴池蓮花眾寶行樹。常演法音與佛無異。善男子。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加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恒沙劫說不能盡。善男子。我於今者為汝說譬。彼金光師子遊戲如來國土莊嚴之事。方於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百萬千倍億倍。億兆載倍。乃至算數所不能及。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彼佛國土名安樂耶。佛言。善男子。其佛國土號曰眾寶普集莊嚴。善男子。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其壽命。得大勢菩薩。親覲供養。至于涅槃。般涅槃後。奉持正法。乃至滅盡。法滅盡已。即於其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光明壽命菩薩眾。乃至法住等無有異。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名者。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若有女人。得聞過去金光師子遊戲如來。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名者。皆轉女身。卻四十億劫生死之罪。皆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得見佛。聞受正法。供養眾僧。捨此身已。出家成無礙辯。速得總持

南無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多羅菩薩

南無普陀一切諸佛菩薩

没有评论: